炒股配资选配 最高38倍!近20所985,本研倒挂!

发布日期:2025-09-22 21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27

炒股配资选配 最高38倍!近20所985,本研倒挂!

金秋九月,新学期如约而至,全国各大高校也陆续迎来了2025级新生。近日,山东大学官方发布的2025级新生大数据显示,今年学校共录取研究生10543人,本科生10391人——研究生招生阵营首次以152人的微弱优势“逆袭”本科炒股配资选配,完成建校以来的历史性“倒挂”。

截图自齐鲁晚报官微

本研倒挂,正逐渐走向普遍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高校的研究生规模反超本科生,去年有兰州大学官宣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,之前更有“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”的话题霸榜热搜。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彭湃对此表示,“本研倒挂”在国内大学,特别是以研究型为导向的大学中,必将成为一种趋势。

“研本比”,即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值。它不仅直观体现了高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相对规模配置,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科研创新在其整体办学定位中的权重与走向。本文对“双一流”高校(不含军事类院校)研本比进行了统计,概观“双一流”高校各层次学生的招生规模情况。其中,有近20所985高校的研究生数超越本科生数,实现“本研倒挂”。

展开剩余79%这些高校,进入“研时代”

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,一直以来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储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当前,本研倒挂也不再是顶尖名校的专属标签,越来越多高校正加入这场“换挡”大军。

结合最新研本比统计数据可以发现,中国科学院大学以38.04的研本比遥遥领先,其研究生规模相当于本科生的38倍以上。位列前五的其他四所学校——北京协和医学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数量也都至少是本科生数量的两倍之多。
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科学院的“影子”格外拉长。上述5所高校中,3所都和其血脉相连——除了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,上海科技大学是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、共同建设的。视线南移,去年才获批成立、尚未跻身“双一流”序列的深圳理工大学,同样也由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共建。该校今年新招收本科生360人,研究生423人,研本比来到1.18,充分体现出其“新型研究型大学”的定位特色。

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本比为何一骑绝尘?这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目标脱离不开。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,因此学校从创办那天起就“倒着长”——最先诞生的并非本科,而是应中国科学院百余家研究所之需而设的研究生教育。2012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,2014年起才开始招收本科生,且每年仅招几百人。本科是菁英选拔赛,研究生才是“主力集团军”,其中博士生占比更是接近50%,堪称“每两人中就有一名博士”。

研本比为6.36的北京协和医学院,恰是“医学学制长、培养链深”的缩影。医学教育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,层层进阶动辄十年,高研本比遂成必然。学校依托分布在全国6省市的2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,形成了多层次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。而在本科教育层面,作为我国最顶尖的医学院校,学校仅开设3个本科专业,其中药学专业还是2024年新开设的。

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。学校把“前沿科学+高新技术”写进了基因,据2020年学校统计数据,84%的博士生来自于硕博连读,其中校本部理工类博士中的硕博连读比例更是高达93%——如此“贯通式”培养,不仅锁住了最拔尖的科研苗子,也顺势做大了研究生基本盘。

研究生人数超越本科,既反映出高校主动调整发展战略的考量,如强化科研力量、扩大硕博培养容量等;也折射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,越来越多高校正向研究型方向转型。从“以本为本”到“以研为峰”,人才供给结构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位移。

今年开学,多所高校又迎“研”潮

招生,是撬动研本比最直接的杠杆。早在2019年,兰州大学就宣布研究生年度招生人数已超过本科生。今年迎新季,各学校的“新生大数据”又在轮番刷屏——据不完全统计,仅“双一流”高校方阵里,已有至少44所≥1。一股“研”潮,正汹涌而来。

此次,南京大学以4113名本科生、9222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领跑,研本比高达2.24——招收研究生数量已是本科生的两倍多。如此高的研本比并非偶然,去年该校招生研本比就已突破“2”的大关,今年则是延续了这一招生趋势。

除南京大学外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南方科技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等多所高校,今年的新生研本比不仅高于学校此前公布的在校生研本比,也超过去年招生研本比,呈现“步步高升”的态势。例如,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-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,该校在校生研本比为1.20,而2024级新生研本比已达到1.80,2025级新生研本比更是升至1.98。

这场“竞速”早已冲出“双一流”围墙。2024年除了兰州大学外,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也首次超过本科生新生。上海海事大学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到,“十四五”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适当扩大,要争取在校各类研究生规模达到8000人,研本比达到1:2。上海理工大学认为,“十四五”应根据研本比总体规划目标,适度扩大硕士研究生规模,快速提升博士研究生规模。湖北工业大学将研本比作为在校研究生规模扩大的重要表现,在报告中提及学校研本比“从2012年的1:13.3提高到2021年的1:3.5”。

那么,大学到底为何如此重视研本比?兰州大学在官宣文章中提到,综合性、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总量超过本科生,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一步。而研本比是区分学术研究、应用研究和应用技术类院校的重要指标,有研究指出,学术研究型高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约为0.7∶1。由此可见,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规模、提升研本比的背后,实则是一场围绕“研究型大学”身份认同的集体冲刺。

结语

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作人才蓄水池,能够为科教兴国持续注入人力与智力“活水”。然而,围绕“本研倒挂”的某些流行观点仍需审慎看待。把“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”简单等同于研究型大学标签炒股配资选配,无异于把“规模”误作“质量”。只有让扩招的每一步都踩在“高水平”的节拍上,真正实现研究生教育由大向强的跃升。

发布于:上海市
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点资讯

炒股配资选配 最高38倍!近20所985,本研倒挂!

金秋九月,新学期如约而至,全国各大高校也陆续迎来了2025级新生。近日,山东大学官方发布的2025级新生大数据显示,今年学校共录取研究生10543人,本科生10391人——研究生招生阵营首次以152人的微弱优势“逆袭”本科炒股配资选配,完成建校以来的历史性“倒挂”。 截图自齐鲁晚报官微 本研倒挂,正逐渐走向普遍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高校的研究生规模反超本科生,去年有兰州大学官宣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,之前更有“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”的话题霸榜热搜。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...

推荐资讯